《三十六计》简介
《三十六计》是指中国古代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,起源于南北朝时期,成书于明清时期,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。
三十六计的顺序
胜战计:
瞒天过海
围魏救赵
借刀杀人
以逸待劳
趁火打劫
声东击西
敌战计:
无中生有
暗渡陈仓
隔岸观火
笑里藏刀
李代桃僵
顺手牵羊
攻战计:
打草惊蛇
借尸还魂
调虎离山
欲擒故纵
抛砖引玉
擒贼擒王
混战计:
釜底抽薪
混水摸鱼
金蝉脱壳
关门捉贼
远交近攻
假途伐虢
并战计:
偷梁换柱
指桑骂槐
假痴不颠
上屋抽梯
树上开花
反客为主
败战计:
美人计
空城计
反间计
苦肉计
连环计
走为上
《三十六计》在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体现
美人计:司徒王允为除董卓,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。王允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,后又送给董卓,挑拨他们父子关系,最终吕布杀了董卓。
反间计:蒋干充当曹操的说客,周瑜摆下“群英会”,诱导他盗走假的张、蔡二人的“投降书”,以反间计除去了蔡瑁和张允。赤壁之战,曹操大败,此计功不可没。
《三十六计》的创作背景
“三十六计”一语,先于著书之年,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,意为败局已定,唯有退却方为上策。后世引用此语的人更多,有心人采集群书,编撰成《三十六计》,但此书的作者及成书时间已难确考。
《三十六计》与《秘本兵法》的关系
张联甲先生编撰的 14 万余言的大型兵书《秘本兵法》,其中重要部分的“六六行·三十六计”,与“流行本”《三十六计》出自同一手笔、同一构思和同一文风,且“张本”的写作虽晚于“流行本”,但在“流行本”的基础上改写的可能性不大。
三十六计在战争中的精彩运用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中,三十六计运用得最为精彩。赤壁之战中,周瑜谋略得当,筹划精密,再加上诸葛亮的帮助,一举打败曹操;彝陵之战中,陆逊以逸待劳,大败蜀军,奠定了自己在东吴的地位。